*本篇書評涉及情節劇透,請斟酌閱讀
太初有獸,獸銘肉身。邱常婷在《獸靈之詩:保留地的祭歌》〈歷史〉序章中,揉雜史實文獻與虛構細節,擬造了一則則變異的歷史敘事,以預示一個獸靈與人以傷痕締約後展開的奇幻影世界。其中一則提及印尼婆羅洲某處的洞穴壁畫,根據的是近年來蘇拉威西島(Sulawesi)佩塔洞穴群的考古發現。
考古學家陸續在此辨識出舊石器時代人類留下的具象畫,最晚近的是梁.迪龍耶洞穴(Leang Tedongnge)中4萬5000多年前的紅赭石疣豬壁畫,比著名的南法肖維岩洞動物壁畫更古老。
印尼洞穴壁畫的面世,改寫了人類演化史,但也再次印證韓德森(Caspar Henderson)在《真實的幻獸》中的觀察:「在大半的人類歷史中,想要了解並界定我們自己的企圖,和我們怎麼看待及表現其他動物息息相關」。
韓德森指出,洞穴壁畫反映了人類對其他生命形式的好奇與著迷。人總在與動物的共存關係中,體驗自身的存在、想望與恐懼。他也提到,壁畫等藝術形式可能是柏拉圖「洞穴寓言」的對反,因為動物在「藝術作品中的影子」,有時是我們認識真實動物的重要途徑。
➤《獸靈之詩》的洞穴影子
《獸靈之詩》也援引了洞穴說,但加以重新詮釋。故事後半段,邱常婷透過麥克唐納教授之口明示暗示,角色所處的世界是宛如洞穴火光映照出的「影世界」。身為影世界的居民,麥克唐納教授把自己和同胞們比擬為出生就坐在洞穴裡的人們,將岩壁上火焰投射的影子當成現實。
然而他們並非幻影的囚犯,只要用「手的影子加入岩壁上的影子」、「模仿壁面上的影子」,他們就可以靠模仿之力影響影世界的現實。
獸靈也是憑藉模仿之力,因應異變的動物壁畫而生,並蘊藏影世界的真相。因此影世界雖然是對原世界的模仿,但「無所謂真假」。在麥克唐納的推測中,影世界可能是原世界「一個特別溫柔、多情、善良的孩子」做了選擇後,「創造出無法被那個世界容納的東西」所致。
什麼是無法被那個世界容納的東西?影世界始於嵌合萬獸的奇美拉(Chimera)遇見善意照顧牠的人,與他立下盟約的那一刻。不見容於原世界的異形怪胎,在影世界中得以進入溫柔包覆牠的關係中。而被視同「低等動物」的弱者們,也藉由遊走人獸界線、建立原世界沒有的新關係,在此找到了反抗壓迫的希望之光。
➤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視角
或許因為如此,影世界的故事主線環繞著灣島保留地一對兄弟的禁忌之戀開展。像「牛樟一樣強壯又清香」的哥哥泰邦,與氣味甜美一如「百香果和龍眼蜜」的弟弟璐安,在部落邊緣的破舊炭屋中相依為命。泰邦負責外出狩獵採集,或撿拾來自都市區的金屬大鳥投放的物資,維持兩人的生計。璐安在家等待哥哥時,用木炭與外鄉來的「彩色棍子」畫畫,描繪各種生物與周遭世界。
但影世界畢竟是對原世界的模仿,兄弟倆的小天地不免會受到外部現實的衝擊。兩兄弟生長於灣島部落,統治者視部落民們為骯髒的野蠻人,任意折辱摧殘。而在覬覦資源、搶奪殖民地的東西方大國眼中,灣島也只是一個無名小島。泰邦與璐安身處地域與種族鄙視鏈的底層,必須歷經磨難試練,才得以創造出不存在於原世界的容身之處。
除了外界的考驗之外,泰邦與璐安更需要面對內心的掙扎與暗影,確認支撐自己的重要事物是甚麼,從內在生出往前邁進、構築理想現實的力量。在他們探索外界與內心的過程中,與獸靈的連結以及模仿之力,是他們掌握力量、改變現實的重要途徑。他們也終將發現,柔軟包容與真心相待的情感,是最真實最強大的力量來源。
書中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區別,反映在對待獸靈的方式上。大國與灣島統治者感興趣的,是獸靈賦予結合者的特異能力與數倍壽命,把獸靈當成維護現狀與自身利益的工具與武器使用。泰邦是雲豹獸靈選擇的結合者,但他不曾把雲豹視為所有物或有利籌碼,而是在彼此平等的身心交流對話中,與雲豹一點一滴建立起親密堅實的共生關係。泰邦看待雲豹的方式挑戰了殖民觀點,也轉化成衝撞殖民者定義之現實的力量。
➤不同的視角產生不同的現實
泰邦與雲豹共生關係的力量,多少呼應了法國哲學家德勒茲(Gilles Deleuze)與瓜達西(Felix Guattari)的「流變為動物」觀點。他們在《千重台》(或譯千高原。Mille plateaux,A Thousand Plateaus)裡討論了幾種看待動物的不同方式,各自涉及不同的情感模式與政治動能。例如伊底帕斯化動物指的是馴養在家裡的動物,對應的是核心家庭「爸爸、媽媽與我」的情感模式。把動物分門別類的自然史觀點,則對應了奠基在位階與秩序之上的國族政治。
在德勒茲與瓜達西的心目中,伊底帕斯動物和自然史動物都缺乏實驗性,限制了我們對人獸關係的想像,也讓常規情感模式和國族霸權更加穩固。流變為動物則不然,人與動物之間各種「非自然」的結合,例如《白鯨記》裡被白鯨眩惑的船長,與老鼠結盟的孤獨男子,或是透過混種感染增生的狼人與吸血鬼,都是流變為動物的經典例子。
邱常婷筆下的泰邦與雲豹也進行了流變為動物的實驗。流變為動物時,人會感受到自身與動物蘊含的異質多樣性,感受到自身不只是分類系統所定義的人,動物也不只是分類系統所定義或被馴養在家的動物。人與動物之間可以產生各種超越分類系統的新關係,實驗各種連結與情感的可能性。
因此,流變為動物對應的政治往往蘊含破壞家族、國家與教會等體制的潛力。既有體制有感於流變為動物的破壞力,往往會試圖收編或阻斷流變模式,如同《獸靈之詩》中殖民者的做法。
流變為動物的啟示之一正是,不同的視聽認知會決定不同的現實。人與野生獸靈的結合過程涉及奇妙、複雜而美麗的多感經驗,正指向某種能包容異質的廣大現實。泰邦與雲豹結合時,雲豹以獸吻撕裂泰邦的脖子,傷口的皮肉骨血隨即重組新生,獸靈就此成為泰邦的體外新器官。
這樣的共生關係相當於某種奇美拉型態,而璐安雌雄同體的樣貌,以及泰邦與璐安既是兄弟也是戀人的情感連結,也都是某種奇美拉型態。神創造的原世界所無法容納的,需要以更寬闊的差異觀點另闢天地。
但多重感官與異質觀點導致的「資訊量過大」,也可能讓人身心過載。人豹共生體初生時,與雲豹共享五感的聯繫一度讓泰邦顫慄憂懼,透過雲豹的感官感知,自身感官的重組,以及人豹界線的消融,讓泰邦覺得「太多了」。
而雲豹在迢遙雲海之上所築的洞穴,亦即獸靈打造來與結合者共享的內在空間,也充滿了超越凡人規格的知覺、感受與訊息。泰邦發現自己曾被洗腦後,在雲豹的陪伴下開始爬梳枝節雜蔓、虛實交錯的記憶,整個過程更如同砍掉重練般痛苦艱難。
➤不同的現實來自不同的選擇
泰邦終究掙扎著適應了人豹結合的新體感,也開始回應獸靈對結合者的全心愛戀。他也更加確定一件事:評斷記憶與經驗真實與否的基礎,在於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累積而成」的情感,在於他與璐安「在努力存活的過程中對彼此的溫柔善意」。情感聯繫與日常踐履所厚植的力量支撐著泰邦,也成為他面臨考驗、必須做出抉擇時的根據。
無論是被誰抓住被誰脅迫,泰邦選擇的,永遠都是讓所愛者能自在安好而美麗地活著的可能性。也因為實實在在地愛過疼惜過,即使被背叛被利用時也曾有過陰暗的念頭,但泰邦還是無法認同為了任何理念傷害他人的作法,無法選擇不去同理他人的痛苦。
雖然曾被洗腦所製造的幻影籠罩,但從形同兄弟倆情感洞穴的炭屋滋長的,是真實的情感與力量,足以撥開迷障幻像,讓泰邦做出一個又一個與這份情感相襯的選擇。日後雲豹洞穴所通往的,就是溫柔善意開啟的寬闊天地。
同樣被獸靈選擇的魔女烏托克,則與魔鳥一起走上與泰邦—雲豹互為對照的道路。透過魔鳥的眼睛,烏托克知曉了設立保留地的目的。為了報滅族之仇,也為了讓部落民們脫離如牲畜般被豢養在保留地的生活,她試圖傳達真相,說服部落群起反抗殖民者的統治。但她訴說的真實情況對多數人來說「太多了」,他們「只會哭泣、恐懼甚至憤怒」,拒絕面對外界狀況,如同柏拉圖洞穴故事中的囚犯們,即使他們內心深處也清楚外鄉人如何長期壓迫他們。
烏托克最終選擇了與殖民者類似的手段,如牲畜般馴服豢養部落民,驅策他們與殖民者一戰。被拖出洞穴的部落勇士們雖然上了戰場,還是在洗腦攻勢的影響下,立刻轉身躲回幻像之中。沒有溫柔善意作為基礎的召喚,如同缺乏細節支撐的虛假記憶,無法產生真實的力量,也無法創造開闊的未來。
烏托克說服自己,在解放部落的大義之前,人與獸靈都是工具,包括她所想解放的部落民。但無法認同她的泰邦,或許已隱約意識到,解放的可能性不在推翻殖民者的那一天,而在每一個選擇的當下;一個又一個不同於殖民者邏輯的選擇,會累積成不同的現實。
要離開柏拉圖的洞穴,或許要從走入無窮的共感洞穴,改變影世界的現實開始。打開自己與獸靈緊密相繫,是通往寬廣現實的開端。因為寬廣,所以有得選擇,獸靈代表選擇的可能。影世界確實不是桃花源,但原世界所無法容納的,在此或許終於有機會選擇,選擇加入洞穴岩壁上的影子,開始改變現實。
身處書中原世界與影世界之外的讀者,《獸靈之詩:保留地的祭歌》是現實的奇幻影子,卻也是我們認識真實的重要途徑,或許有天我們也能容納那些影世界才能容納的理想。●
獸靈之詩〈上〉:保留地的祭歌
作者:邱常婷
繪者:SUI
出版:獨步文化
定價:499元
【內容簡介➤】
|
作者簡介:邱常婷
1990年春天出生。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碩士畢業,後任職友善書業合作社,就讀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。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、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、金車奇幻小說獎、林榮三文學獎等。並獲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、青年創作補助。出版有小說《怪物之鄉》、《天鵝死去的日子》(入圍2019法蘭克福書展台灣精選書區)、《夢之國度碧西兒》(入選第41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精選之星)、《魔神仔樂園》、《新神》(獲2019年Openbook好書獎)、《哨譜》。並以〈斑雀雨〉獲九歌年度小說。現旅居蘇格蘭。
工作相關請聯繫經紀公司:jessie@grayhawk-agency.com
|
Tags:
圖片來源:Wikipedia/Lascaux
*本篇書評涉及情節劇透,請斟酌閱讀
太初有獸,獸銘肉身。邱常婷在《獸靈之詩:保留地的祭歌》〈歷史〉序章中,揉雜史實文獻與虛構細節,擬造了一則則變異的歷史敘事,以預示一個獸靈與人以傷痕締約後展開的奇幻影世界。其中一則提及印尼婆羅洲某處的洞穴壁畫,根據的是近年來蘇拉威西島(Sulawesi)佩塔洞穴群的考古發現。
考古學家陸續在此辨識出舊石器時代人類留下的具象畫,最晚近的是梁.迪龍耶洞穴(Leang Tedongnge)中4萬5000多年前的紅赭石疣豬壁畫,比著名的南法肖維岩洞動物壁畫更古老。
印尼洞穴壁畫的面世,改寫了人類演化史,但也再次印證韓德森(Caspar Henderson)在《真實的幻獸》中的觀察:「在大半的人類歷史中,想要了解並界定我們自己的企圖,和我們怎麼看待及表現其他動物息息相關」。
韓德森指出,洞穴壁畫反映了人類對其他生命形式的好奇與著迷。人總在與動物的共存關係中,體驗自身的存在、想望與恐懼。他也提到,壁畫等藝術形式可能是柏拉圖「洞穴寓言」的對反,因為動物在「藝術作品中的影子」,有時是我們認識真實動物的重要途徑。
➤《獸靈之詩》的洞穴影子
《獸靈之詩》也援引了洞穴說,但加以重新詮釋。故事後半段,邱常婷透過麥克唐納教授之口明示暗示,角色所處的世界是宛如洞穴火光映照出的「影世界」。身為影世界的居民,麥克唐納教授把自己和同胞們比擬為出生就坐在洞穴裡的人們,將岩壁上火焰投射的影子當成現實。
然而他們並非幻影的囚犯,只要用「手的影子加入岩壁上的影子」、「模仿壁面上的影子」,他們就可以靠模仿之力影響影世界的現實。
獸靈也是憑藉模仿之力,因應異變的動物壁畫而生,並蘊藏影世界的真相。因此影世界雖然是對原世界的模仿,但「無所謂真假」。在麥克唐納的推測中,影世界可能是原世界「一個特別溫柔、多情、善良的孩子」做了選擇後,「創造出無法被那個世界容納的東西」所致。
什麼是無法被那個世界容納的東西?影世界始於嵌合萬獸的奇美拉(Chimera)遇見善意照顧牠的人,與他立下盟約的那一刻。不見容於原世界的異形怪胎,在影世界中得以進入溫柔包覆牠的關係中。而被視同「低等動物」的弱者們,也藉由遊走人獸界線、建立原世界沒有的新關係,在此找到了反抗壓迫的希望之光。
➤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視角
或許因為如此,影世界的故事主線環繞著灣島保留地一對兄弟的禁忌之戀開展。像「牛樟一樣強壯又清香」的哥哥泰邦,與氣味甜美一如「百香果和龍眼蜜」的弟弟璐安,在部落邊緣的破舊炭屋中相依為命。泰邦負責外出狩獵採集,或撿拾來自都市區的金屬大鳥投放的物資,維持兩人的生計。璐安在家等待哥哥時,用木炭與外鄉來的「彩色棍子」畫畫,描繪各種生物與周遭世界。
但影世界畢竟是對原世界的模仿,兄弟倆的小天地不免會受到外部現實的衝擊。兩兄弟生長於灣島部落,統治者視部落民們為骯髒的野蠻人,任意折辱摧殘。而在覬覦資源、搶奪殖民地的東西方大國眼中,灣島也只是一個無名小島。泰邦與璐安身處地域與種族鄙視鏈的底層,必須歷經磨難試練,才得以創造出不存在於原世界的容身之處。
除了外界的考驗之外,泰邦與璐安更需要面對內心的掙扎與暗影,確認支撐自己的重要事物是甚麼,從內在生出往前邁進、構築理想現實的力量。在他們探索外界與內心的過程中,與獸靈的連結以及模仿之力,是他們掌握力量、改變現實的重要途徑。他們也終將發現,柔軟包容與真心相待的情感,是最真實最強大的力量來源。
書中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區別,反映在對待獸靈的方式上。大國與灣島統治者感興趣的,是獸靈賦予結合者的特異能力與數倍壽命,把獸靈當成維護現狀與自身利益的工具與武器使用。泰邦是雲豹獸靈選擇的結合者,但他不曾把雲豹視為所有物或有利籌碼,而是在彼此平等的身心交流對話中,與雲豹一點一滴建立起親密堅實的共生關係。泰邦看待雲豹的方式挑戰了殖民觀點,也轉化成衝撞殖民者定義之現實的力量。
➤不同的視角產生不同的現實
泰邦與雲豹共生關係的力量,多少呼應了法國哲學家德勒茲(Gilles Deleuze)與瓜達西(Felix Guattari)的「流變為動物」觀點。他們在《千重台》(或譯千高原。Mille plateaux,A Thousand Plateaus)裡討論了幾種看待動物的不同方式,各自涉及不同的情感模式與政治動能。例如伊底帕斯化動物指的是馴養在家裡的動物,對應的是核心家庭「爸爸、媽媽與我」的情感模式。把動物分門別類的自然史觀點,則對應了奠基在位階與秩序之上的國族政治。
在德勒茲與瓜達西的心目中,伊底帕斯動物和自然史動物都缺乏實驗性,限制了我們對人獸關係的想像,也讓常規情感模式和國族霸權更加穩固。流變為動物則不然,人與動物之間各種「非自然」的結合,例如《白鯨記》裡被白鯨眩惑的船長,與老鼠結盟的孤獨男子,或是透過混種感染增生的狼人與吸血鬼,都是流變為動物的經典例子。
邱常婷筆下的泰邦與雲豹也進行了流變為動物的實驗。流變為動物時,人會感受到自身與動物蘊含的異質多樣性,感受到自身不只是分類系統所定義的人,動物也不只是分類系統所定義或被馴養在家的動物。人與動物之間可以產生各種超越分類系統的新關係,實驗各種連結與情感的可能性。
因此,流變為動物對應的政治往往蘊含破壞家族、國家與教會等體制的潛力。既有體制有感於流變為動物的破壞力,往往會試圖收編或阻斷流變模式,如同《獸靈之詩》中殖民者的做法。
流變為動物的啟示之一正是,不同的視聽認知會決定不同的現實。人與野生獸靈的結合過程涉及奇妙、複雜而美麗的多感經驗,正指向某種能包容異質的廣大現實。泰邦與雲豹結合時,雲豹以獸吻撕裂泰邦的脖子,傷口的皮肉骨血隨即重組新生,獸靈就此成為泰邦的體外新器官。
這樣的共生關係相當於某種奇美拉型態,而璐安雌雄同體的樣貌,以及泰邦與璐安既是兄弟也是戀人的情感連結,也都是某種奇美拉型態。神創造的原世界所無法容納的,需要以更寬闊的差異觀點另闢天地。
但多重感官與異質觀點導致的「資訊量過大」,也可能讓人身心過載。人豹共生體初生時,與雲豹共享五感的聯繫一度讓泰邦顫慄憂懼,透過雲豹的感官感知,自身感官的重組,以及人豹界線的消融,讓泰邦覺得「太多了」。
而雲豹在迢遙雲海之上所築的洞穴,亦即獸靈打造來與結合者共享的內在空間,也充滿了超越凡人規格的知覺、感受與訊息。泰邦發現自己曾被洗腦後,在雲豹的陪伴下開始爬梳枝節雜蔓、虛實交錯的記憶,整個過程更如同砍掉重練般痛苦艱難。
➤不同的現實來自不同的選擇
泰邦終究掙扎著適應了人豹結合的新體感,也開始回應獸靈對結合者的全心愛戀。他也更加確定一件事:評斷記憶與經驗真實與否的基礎,在於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累積而成」的情感,在於他與璐安「在努力存活的過程中對彼此的溫柔善意」。情感聯繫與日常踐履所厚植的力量支撐著泰邦,也成為他面臨考驗、必須做出抉擇時的根據。
無論是被誰抓住被誰脅迫,泰邦選擇的,永遠都是讓所愛者能自在安好而美麗地活著的可能性。也因為實實在在地愛過疼惜過,即使被背叛被利用時也曾有過陰暗的念頭,但泰邦還是無法認同為了任何理念傷害他人的作法,無法選擇不去同理他人的痛苦。
雖然曾被洗腦所製造的幻影籠罩,但從形同兄弟倆情感洞穴的炭屋滋長的,是真實的情感與力量,足以撥開迷障幻像,讓泰邦做出一個又一個與這份情感相襯的選擇。日後雲豹洞穴所通往的,就是溫柔善意開啟的寬闊天地。
同樣被獸靈選擇的魔女烏托克,則與魔鳥一起走上與泰邦—雲豹互為對照的道路。透過魔鳥的眼睛,烏托克知曉了設立保留地的目的。為了報滅族之仇,也為了讓部落民們脫離如牲畜般被豢養在保留地的生活,她試圖傳達真相,說服部落群起反抗殖民者的統治。但她訴說的真實情況對多數人來說「太多了」,他們「只會哭泣、恐懼甚至憤怒」,拒絕面對外界狀況,如同柏拉圖洞穴故事中的囚犯們,即使他們內心深處也清楚外鄉人如何長期壓迫他們。
烏托克最終選擇了與殖民者類似的手段,如牲畜般馴服豢養部落民,驅策他們與殖民者一戰。被拖出洞穴的部落勇士們雖然上了戰場,還是在洗腦攻勢的影響下,立刻轉身躲回幻像之中。沒有溫柔善意作為基礎的召喚,如同缺乏細節支撐的虛假記憶,無法產生真實的力量,也無法創造開闊的未來。
烏托克說服自己,在解放部落的大義之前,人與獸靈都是工具,包括她所想解放的部落民。但無法認同她的泰邦,或許已隱約意識到,解放的可能性不在推翻殖民者的那一天,而在每一個選擇的當下;一個又一個不同於殖民者邏輯的選擇,會累積成不同的現實。
要離開柏拉圖的洞穴,或許要從走入無窮的共感洞穴,改變影世界的現實開始。打開自己與獸靈緊密相繫,是通往寬廣現實的開端。因為寬廣,所以有得選擇,獸靈代表選擇的可能。影世界確實不是桃花源,但原世界所無法容納的,在此或許終於有機會選擇,選擇加入洞穴岩壁上的影子,開始改變現實。
身處書中原世界與影世界之外的讀者,《獸靈之詩:保留地的祭歌》是現實的奇幻影子,卻也是我們認識真實的重要途徑,或許有天我們也能容納那些影世界才能容納的理想。●
獸靈之詩〈上〉:保留地的祭歌
作者:邱常婷
繪者:SUI
出版:獨步文化
定價:499元
【內容簡介➤】
作者簡介:邱常婷
1990年春天出生。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碩士畢業,後任職友善書業合作社,就讀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。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、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、金車奇幻小說獎、林榮三文學獎等。並獲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、青年創作補助。出版有小說《怪物之鄉》、《天鵝死去的日子》(入圍2019法蘭克福書展台灣精選書區)、《夢之國度碧西兒》(入選第41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精選之星)、《魔神仔樂園》、《新神》(獲2019年Openbook好書獎)、《哨譜》。並以〈斑雀雨〉獲九歌年度小說。現旅居蘇格蘭。
工作相關請聯繫經紀公司:jessie@grayhawk-agency.com
手指點一下,您支持的每一分錢
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
閱讀通信 vol.309》長命百歲也許不難,難的是百歲無憂
延伸閱讀
人物》有些事情,只能通過奇幻小說才能實踐:月亮熊訪邱常婷《獸靈之詩》
獨步文化自《筷:怪談競演奇物語》以降,陸續邀請台灣作家薛西斯、瀟湘神等人,在奇科幻領域交出口碑之作。本次則聯手Openbook好書獎得主《新神》作者邱常婷,... 閱讀更多
對談》你看神是現實裡的宗教,我看是小說裡的奇幻──瀟湘神與邱常婷從《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》談起
台北國際書展期間熱騰騰上市的《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》,是作家瀟湘神最早構思以台灣為主題的創作。經歷了《臺北城裡妖魔跋扈》系列妖怪文學、與同輩作家合著時代小說《... 閱讀更多
人物》游刃於武俠、純文學、奇幻與真實的自由寫作:專訪邱常婷談《哨譜》
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