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開屏東「勝利新村」的歷史,台灣第一座機場「屏東飛行場」將會是故事的序章。
台灣受殖民統治的後期,日本政府選定屏東開設飛行場。1928年原駐日本九州的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移防至此,屏東遂成為日本捍衛天空與南進的重要據點,1936年更擴編設立陸軍第三飛行團,大量軍事人員進駐,官舍需求跟著增加。
為了解決居住問題,日本政府先在成功路與信義路一帶興建空軍官舍(現崇仁新村成功區);其後又在中山路與青島街新蓋陸軍官舍,也是目前勝利新村所在。這些官舍在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,做為遷台軍人及眷屬安置之處。
崇仁新村和勝利新村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,以棋盤式發展成眷村聚落,建築承襲日式木造風格,磚造基底,鋪設黑瓦斜屋頂,外牆還設計裙帶式雨淋板,以迎合台灣的亞熱帶氣候。
目前留存的眷舍有兩種類型,一是獨棟、二是雙拼,兩種格局皆有寬廣的庭院。大多房舍會在前院或後院設置消防槽,裡面放有水或細砂,以便災難發生時用來滅火。當時正值戰爭,庭院還蓋有防空洞,也因為如此,早上響起的空襲警報和不時從頭頂上呼嘯而過的軍機,都是早期住在勝利、崇仁的眷村居民共同的回憶。
《屏東作家身影系列》張曉風
▇蘊育作家:張曉風口中的「母親之城」
2017年,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籌畫拍攝屏東作家身影紀錄片,張曉風是其中之一。從影片中,我們得以跟著張曉風返回她記憶中的老家,探索過往生活的蹤跡。
走進勝利新村,低矮的眷舍磚牆草木垂出,陽光從大樹繁密的樹葉細縫灑落。光影飄散在斑駁的紅磚牆上,有種褪逝與重生的矛盾感。在街衢巷弄間轉悠,腳步停留在永勝巷5號前,這裡就是知名作家張曉風的舊居。
推開紅色鐵門,庭院種植各樣香花樹種,外牆前的一株小樹,是張曉風父親於50年前親手栽種的,至今仍生意盎然。穿越庭院小徑,踏上台階,推開木紗門,伴隨嘎吱作響聲,傳統眷村格局和清一色的白色木造結構映入眼簾。
轉進房內,張家4個女孩曾經一起擠在這窄小空間嬉鬧睡覺。窗戶旁的區域,原本有張書桌,是張曉風最早寫作之處。也是在這裡,她寫下生平第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文章。
在今年3月《聯合報》副刊的【文學台灣:屏東篇】系列文章中,張曉風憶起在屏東眷村度過的時光。民國43年(1954年),原本就讀北一女的張曉風因父親調職,與家人一同搬到屏東勝利新村,並且轉讀屏東女中。
在屏東,張曉風度過青春飛揚的高中時期,學會騎腳踏車、自己施肥種菜,眷村回憶也多次出現在她的文章中。張曉風說:「屏東是我記憶中的母親之城,和我有關係的房子中,這棟是最長久,記憶也是最深刻的。」
屏東這塊土地孕育了張曉風的文學之路,而她的舊居,未來將由同樣出身屏東的作家郭漢辰進駐。郭漢辰與張曉風有著相同的成長土地和文學交集,他希望能傳承這間老屋的生命,再現文學的薪火。
▇老屋修復,重「星」出發
由於大多數眷村是用木頭、磚塊與黑瓦建造,經過長年的風吹雨淋日曬,許多結構已被破壞殆盡。加上眷村第二代年輕人外移唸書或工作,人口越來越少,國防部因而推行眷村改建,拆除眷村,新建住宅。
為了保存眷村文化,屏東縣政府於2007年登記勝利和崇仁新村共71棟、近百戶的日式眷舍為歷史建築,是台灣目前保留群聚式日式宿舍最完整的一處。隨著眷戶在2010年陸續遷出,屏東縣政府更逐步展開眷村建築修復活化計畫。
完成修復後的這些眷舍,有3棟是來到屏東必定要參觀的。
第一棟是青島街面積最大的獨棟日式建築,記錄和展示日治時代將領文物的「將軍之屋」,建築前的白玉蘭大樹更是園區的鮮明地標。第二是獨立於青島街區,具有歷史意義的「孫立人行館」,以及第三棟可以讓民眾了解軍歌歷史的「軍歌館」。
其他修整好的房舍同時開放對外招商,目前已有多家特色餐廳、獨立書店開張,甚至還有生態旅遊、原住民工藝、旗袍工坊、服裝設計等與藝術、生活和文創有關的產業陸續進駐中。
勝利新村與崇仁新村歷經10年修復,雖然目前還有許多老屋尚未翻修,但已逐步形成文創園區。正因過去這裡是將軍聚集之地,2018年,屏東縣政府文化處保留原名「勝利」,更名為「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」。其中「星」代表眷村中居住將領的「星」階典故,意含「將星雲集」,未來預計規畫眷村舊食味、藝術新創意與國際背包客等區域,期盼昔日的老眷村能躍升成為屏東市的文化觀光景點。以下將介紹幾間園區內富有特色的獨立書店。
2017年《屏東眷村Home+:家的進行式》預告片
▇百年老屋與獨立書店
2012年,小陽。日栽書屋的主人在原住戶搬離一年之後,便接手這棟老屋,經營起獨立書店,算是眷村裡起步較早的一家,除了新書,也販售二手書。
「閱讀有如照顧植栽,需每日曬陽、灌溉。每日閱讀,從文字得取知識如森林茂盛。」陽光、植物、閱讀,是日栽書屋的成立故事和特色,店主人保留眷屋的格局和擺設,定時照料庭院的草木,不論是順著牆面攀爬的綠色植物,或是擺放在室內和室外的盆栽,都親自呵護打造,不僅飄著濃烈的眷村味,還充滿了綠意與花香。
書店經常舉辦演講、分享會或閱讀活動,譬如今年2、3月屏東縣文化處串聯獨立書店舉辦的「南國生活閱讀節」,以「閱讀生活,閱讀書籍,閱讀影像」為出發,邀請作家和藝術創作者分享,日栽書屋就是參與的書店之一,透過閱讀活動傳遞屏東的溫暖與書籍的美好。
繫。本屋店名中的「繫」字,有著連繫、牽引、掛念之意,「本屋」則取自日文的書店一詞。店主人希望能藉由開書店延續老屋生命力,串接地方社區,與屏東這塊土地相連。
書店由本屋和「侍屋」組成,自許「飲食實驗室」的侍屋,為老屋出來延伸的另一空間,經由書店主人巧手布置,不但保留原本的建築結構,還為這棟百年建築挹注嶄新的生命力。
本屋主要引進人類學、社會科學類、台灣歷史等書籍,同時設置飲食書籍專區,精選許多與飲食有關刊物,另有和室可舉辦講座活動。位於本屋側邊的藍色建築物(侍屋),則提供餐飲服務。
店主人選擇到屏東開書店並設立飲食實驗室,是因為本身研究都市客家與族群關係。為了延續自身的研究專業,她覺得應該了解地方生活,才能真正明白該地族群甚至是飲食脈絡。她認為「吃」也是轉化知識的一種方式,希望將文化與飲食結合,讓來到書店的人能用更輕鬆、更親近在地的方式,接觸和閱讀屏東。
2018年12月28日,屏東縣政府將「孫立人行館」轉型成具有歷史人文定位的書店。店內明亮的設計,簡約的擺設,寬敞席地而坐的空間,宛如一個小小的社區中心。
南國青鳥就寄居在這棟有著重大歷史意義的建築內。與其說背負著重新詮釋此空間的重要使命,不如說是以閱讀推廣、活動策展等方式,串連起南方的文學、電影、音樂、藝術等創作,讓來到這裡的人,能用新一代的方式與歷史空間對話。許多長輩在這棟近百年的將軍官舍裡,舉辦超過半世紀的同學會,彼此話當年的景象,更具有深切的意義。
2018年11月,屏東縣政府更進一步將園區中的將軍之屋、軍歌館轉型為書店,分別是「大樹冊店」與「青島玖柒」書店,期待透過改建眷村與時俱進,在保有歷史建築之下,再創造出屬於在地的特色和深度,吸引民眾來到屏東走讀,親近這塊土地。
有人說,眷村是一個時代的悲劇,那些曾經以為是暫時的安置所,竟成為一輩子的住居。隨著拆遷,眷村歷史走入終章,但在許多人的心中,這段歲月刻痕終究無法被抹滅。
即使已搬遷至新住所,那些曾經居住在崇仁、勝利新村的居民,仍偶爾會散步到這裡,在重新修建的眷區中,與當年陪伴見證時代流轉的老樹敘敘舊(一如張曉風),除了回味舊時的眷村氣息之外,也望見老屋改造後的重生與希望。
▇屏東地區走讀路線
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「世界閱讀日」,特別以「走讀台灣」為題,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,在4至5月間,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,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。歡迎利用「Openbook閱讀通」中「找活動」,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,以下是今年世界閱讀日屏東地區走讀路線,請別錯過。(活動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)
▇推薦書籍
-
《台灣人在眷村:我的爸爸是老芋仔》(允晨文化)
-
《媽!我要住眷村:黃埔新村「以住代護」紀實》(木馬文化)
-
《流光歲月:青島街的1949》(屏東縣政府)
-
《街角的幸福:勝利眷村蛻變之美》(屏東縣政府)
-
《扶桑花與家園想像》(群學)
-
《竹籬笆裡的飯菜香:充滿幸福溫度的眷村菜》(五南)
-
《最後的黃埔:老兵與離散的故事》(麥田)
-
《想我眷村的兄弟們》(印刻)
Tags:
左排:繫。本屋、南國青鳥、將軍之屋;右排:小陽。日栽書屋、孫立人將軍行館、張曉風故居
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「走讀台灣」為主題,最大特色是:有景點,有路線,還有書單。
Openbook閱讀誌規畫了詳盡深入的事前採訪及追踪報導,期望這些路線與書單不只在活動現場,更能夠長長久久地保存下來,成為日後民眾參考的珍貴文化資源。
翻開屏東「勝利新村」的歷史,台灣第一座機場「屏東飛行場」將會是故事的序章。
台灣受殖民統治的後期,日本政府選定屏東開設飛行場。1928年原駐日本九州的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移防至此,屏東遂成為日本捍衛天空與南進的重要據點,1936年更擴編設立陸軍第三飛行團,大量軍事人員進駐,官舍需求跟著增加。
為了解決居住問題,日本政府先在成功路與信義路一帶興建空軍官舍(現崇仁新村成功區);其後又在中山路與青島街新蓋陸軍官舍,也是目前勝利新村所在。這些官舍在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,做為遷台軍人及眷屬安置之處。
崇仁新村和勝利新村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,以棋盤式發展成眷村聚落,建築承襲日式木造風格,磚造基底,鋪設黑瓦斜屋頂,外牆還設計裙帶式雨淋板,以迎合台灣的亞熱帶氣候。
目前留存的眷舍有兩種類型,一是獨棟、二是雙拼,兩種格局皆有寬廣的庭院。大多房舍會在前院或後院設置消防槽,裡面放有水或細砂,以便災難發生時用來滅火。當時正值戰爭,庭院還蓋有防空洞,也因為如此,早上響起的空襲警報和不時從頭頂上呼嘯而過的軍機,都是早期住在勝利、崇仁的眷村居民共同的回憶。
《屏東作家身影系列》張曉風
▇蘊育作家:張曉風口中的「母親之城」
2017年,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籌畫拍攝屏東作家身影紀錄片,張曉風是其中之一。從影片中,我們得以跟著張曉風返回她記憶中的老家,探索過往生活的蹤跡。
走進勝利新村,低矮的眷舍磚牆草木垂出,陽光從大樹繁密的樹葉細縫灑落。光影飄散在斑駁的紅磚牆上,有種褪逝與重生的矛盾感。在街衢巷弄間轉悠,腳步停留在永勝巷5號前,這裡就是知名作家張曉風的舊居。
推開紅色鐵門,庭院種植各樣香花樹種,外牆前的一株小樹,是張曉風父親於50年前親手栽種的,至今仍生意盎然。穿越庭院小徑,踏上台階,推開木紗門,伴隨嘎吱作響聲,傳統眷村格局和清一色的白色木造結構映入眼簾。
轉進房內,張家4個女孩曾經一起擠在這窄小空間嬉鬧睡覺。窗戶旁的區域,原本有張書桌,是張曉風最早寫作之處。也是在這裡,她寫下生平第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文章。
在今年3月《聯合報》副刊的【文學台灣:屏東篇】系列文章中,張曉風憶起在屏東眷村度過的時光。民國43年(1954年),原本就讀北一女的張曉風因父親調職,與家人一同搬到屏東勝利新村,並且轉讀屏東女中。
在屏東,張曉風度過青春飛揚的高中時期,學會騎腳踏車、自己施肥種菜,眷村回憶也多次出現在她的文章中。張曉風說:「屏東是我記憶中的母親之城,和我有關係的房子中,這棟是最長久,記憶也是最深刻的。」
屏東這塊土地孕育了張曉風的文學之路,而她的舊居,未來將由同樣出身屏東的作家郭漢辰進駐。郭漢辰與張曉風有著相同的成長土地和文學交集,他希望能傳承這間老屋的生命,再現文學的薪火。
▇老屋修復,重「星」出發
由於大多數眷村是用木頭、磚塊與黑瓦建造,經過長年的風吹雨淋日曬,許多結構已被破壞殆盡。加上眷村第二代年輕人外移唸書或工作,人口越來越少,國防部因而推行眷村改建,拆除眷村,新建住宅。
為了保存眷村文化,屏東縣政府於2007年登記勝利和崇仁新村共71棟、近百戶的日式眷舍為歷史建築,是台灣目前保留群聚式日式宿舍最完整的一處。隨著眷戶在2010年陸續遷出,屏東縣政府更逐步展開眷村建築修復活化計畫。
完成修復後的這些眷舍,有3棟是來到屏東必定要參觀的。
第一棟是青島街面積最大的獨棟日式建築,記錄和展示日治時代將領文物的「將軍之屋」,建築前的白玉蘭大樹更是園區的鮮明地標。第二是獨立於青島街區,具有歷史意義的「孫立人行館」,以及第三棟可以讓民眾了解軍歌歷史的「軍歌館」。
其他修整好的房舍同時開放對外招商,目前已有多家特色餐廳、獨立書店開張,甚至還有生態旅遊、原住民工藝、旗袍工坊、服裝設計等與藝術、生活和文創有關的產業陸續進駐中。
勝利新村與崇仁新村歷經10年修復,雖然目前還有許多老屋尚未翻修,但已逐步形成文創園區。正因過去這裡是將軍聚集之地,2018年,屏東縣政府文化處保留原名「勝利」,更名為「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」。其中「星」代表眷村中居住將領的「星」階典故,意含「將星雲集」,未來預計規畫眷村舊食味、藝術新創意與國際背包客等區域,期盼昔日的老眷村能躍升成為屏東市的文化觀光景點。以下將介紹幾間園區內富有特色的獨立書店。
2017年《屏東眷村Home+:家的進行式》預告片
▇百年老屋與獨立書店
2012年,小陽。日栽書屋的主人在原住戶搬離一年之後,便接手這棟老屋,經營起獨立書店,算是眷村裡起步較早的一家,除了新書,也販售二手書。
「閱讀有如照顧植栽,需每日曬陽、灌溉。每日閱讀,從文字得取知識如森林茂盛。」陽光、植物、閱讀,是日栽書屋的成立故事和特色,店主人保留眷屋的格局和擺設,定時照料庭院的草木,不論是順著牆面攀爬的綠色植物,或是擺放在室內和室外的盆栽,都親自呵護打造,不僅飄著濃烈的眷村味,還充滿了綠意與花香。
書店經常舉辦演講、分享會或閱讀活動,譬如今年2、3月屏東縣文化處串聯獨立書店舉辦的「南國生活閱讀節」,以「閱讀生活,閱讀書籍,閱讀影像」為出發,邀請作家和藝術創作者分享,日栽書屋就是參與的書店之一,透過閱讀活動傳遞屏東的溫暖與書籍的美好。
繫。本屋店名中的「繫」字,有著連繫、牽引、掛念之意,「本屋」則取自日文的書店一詞。店主人希望能藉由開書店延續老屋生命力,串接地方社區,與屏東這塊土地相連。
書店由本屋和「侍屋」組成,自許「飲食實驗室」的侍屋,為老屋出來延伸的另一空間,經由書店主人巧手布置,不但保留原本的建築結構,還為這棟百年建築挹注嶄新的生命力。
本屋主要引進人類學、社會科學類、台灣歷史等書籍,同時設置飲食書籍專區,精選許多與飲食有關刊物,另有和室可舉辦講座活動。位於本屋側邊的藍色建築物(侍屋),則提供餐飲服務。
店主人選擇到屏東開書店並設立飲食實驗室,是因為本身研究都市客家與族群關係。為了延續自身的研究專業,她覺得應該了解地方生活,才能真正明白該地族群甚至是飲食脈絡。她認為「吃」也是轉化知識的一種方式,希望將文化與飲食結合,讓來到書店的人能用更輕鬆、更親近在地的方式,接觸和閱讀屏東。
2018年12月28日,屏東縣政府將「孫立人行館」轉型成具有歷史人文定位的書店。店內明亮的設計,簡約的擺設,寬敞席地而坐的空間,宛如一個小小的社區中心。
南國青鳥就寄居在這棟有著重大歷史意義的建築內。與其說背負著重新詮釋此空間的重要使命,不如說是以閱讀推廣、活動策展等方式,串連起南方的文學、電影、音樂、藝術等創作,讓來到這裡的人,能用新一代的方式與歷史空間對話。許多長輩在這棟近百年的將軍官舍裡,舉辦超過半世紀的同學會,彼此話當年的景象,更具有深切的意義。
2018年11月,屏東縣政府更進一步將園區中的將軍之屋、軍歌館轉型為書店,分別是「大樹冊店」與「青島玖柒」書店,期待透過改建眷村與時俱進,在保有歷史建築之下,再創造出屬於在地的特色和深度,吸引民眾來到屏東走讀,親近這塊土地。
有人說,眷村是一個時代的悲劇,那些曾經以為是暫時的安置所,竟成為一輩子的住居。隨著拆遷,眷村歷史走入終章,但在許多人的心中,這段歲月刻痕終究無法被抹滅。
即使已搬遷至新住所,那些曾經居住在崇仁、勝利新村的居民,仍偶爾會散步到這裡,在重新修建的眷區中,與當年陪伴見證時代流轉的老樹敘敘舊(一如張曉風),除了回味舊時的眷村氣息之外,也望見老屋改造後的重生與希望。
▇屏東地區走讀路線
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「世界閱讀日」,特別以「走讀台灣」為題,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,在4至5月間,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,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。歡迎利用「Openbook閱讀通」中「找活動」,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,以下是今年世界閱讀日屏東地區走讀路線,請別錯過。(活動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)
▇推薦書籍
手指點一下,您支持的每一分錢
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
▇集結全台20縣市圖書館、150家獨立書店、15所國家級博物館,共計100條走讀台灣路線,超過200場活動,620個閱讀空間大串聯
六大走讀主題,活動全攻略
活動懶人包
指導單位:
協辦單位:
全台閱讀好夥伴,全力相挺,請點選以下單位,好讀又好玩,作伙去:
延伸閱讀
2019世界閱讀日》走讀屏東,2條圖書館與獨立書店的精選路線與其他精采活動
閱讀更多
好書行腳》法國攝影師走讀台灣:用鏡頭愛上台灣風景、動物與人們
【編按】:「要說是哪一種動物引領我到這裡,那一定是牠了,台灣黑熊。」法國攝影師伯納多(Jimmy Beunardeau)說,他先是被網路上的「斷掌熊」照片所震驚,... 閱讀更多
好書行腳》客語歌手黃瑋傑:行返山寮下,記我美濃的土地、農民、客家庄
【編按】:「好書行腳」系列找來了各行業中環島的職人,有畫家、作家、音樂人,甚至外國人,一起寫下他們閱讀台灣的過程。每篇文章都有專屬的延伸書單,... 閱讀更多